【推荐】中国人口长期世界第一,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考古发现改写认知-中国人现在多少亿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

“关注”

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依蔓子谈

编辑|依蔓子谈

2023年全球人口正式突破了80亿,而世界人口数量的榜首也即将易主,印度也已经逐渐取代我国成为了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但在过去的500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人口数量一直雄踞榜首。

随着越来越多的古迹和遗址被发掘,这背后原因也浮出了水面,不仅仅是长江黄河的滋养,更多的是我们祖先过人的智慧。

庞大的人口首先需要的便是农业的支撑,而农业的发展无非是农作物、农具、时节这三个方面。

众所周知,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中国一直以农业大国自居。

在古代,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则是民以食为天,

那么何以食?

在中国的夏商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五谷的说法即——黍、稷、粟、麻、稻。

在黄河流域的

殷商遗址里更是发掘出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人工种植稻谷。

而后的几千年里,勤劳的华夏儿女,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辛勤的耕作着,从最基础的稻谷、粟到后来的小麦,水稻。华夏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用勤劳的双手书写了一段让人钦佩的伟大故事。

有了农作物,那何时该播种何时又该收获呢?古人的聪明才智令如今的我们依旧叹为观止。

在夏朝时期便出现了24节气的雏形,

要知道时至今日24节气依旧在指导着农民们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夏朝以后24节气便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农村的耕作,而到了

唐朝,更是专门设立了钦天监,观察天象,总结历法,为农村的耕作提供指导意见。

那么农业的发展除了要有农作物,还得要有极佳的耕作方法。根据史书记载,以及多个遗址出土的实物可以推断,

早在远古时期即出现了以兽骨经过粗磨而制成的简单农具,甚至在长江流域的文明遗址中出土了石犁。

在夏商西周时期又进一步出现了以青铜为材质的镰刀、锄头等农具。

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在汉朝青铜逐渐被更加便宜与耐用的铁所取代,这也使得当时的农业有了极大的发展。

这一定程度上也缔造了文景之治,并为之后的汉武盛世打下了基础,

根据《汉书·食货志》的记载,当时的粮食堆满了各个郡城的粮仓,人民安居乐业,这也使得中国当时的人口迎来一个大爆发,达到了6000万之多,同期全球人口仅为1.7亿左右。

但不幸的是

汉末的军阀战争以及后来的五胡乱华,这一华夏民族史上极为惨烈的一页,无一不对人口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打击,

史书对这段历史是如此描述的:

“中原大地,处处可见白骨,偶有村落,十室九空”。

据后来史学家推断

短短不到150年,华夏人口损失超过了75%。

到了

隋唐朝,乱世的结束以及农具的进一步改进,诸如

曲辕犁等“黑科技”农具的发明

,唐朝的农业又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据史书

《新唐书·食货志》

记载,当时的

唐朝亩产接近3.75石,比汉朝增长了四分之一还要多。

发达的农业自然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天宝二年即唐玄宗时期,唐朝的

人口达到了8050万左右。

唐朝之后的宋朝,则是再次迎来了华夏历史上人口的一个爆发期。

由于经济的发达,各地的交流前所未有的频繁,这也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在北宋末年,宋朝的人口首次突破了1亿大关。

但是宋朝之后的

元朝由于吏治败坏,民间起义不断,人口不增反减,直到明朝成立初年才勉强5000万,堪堪达到了宋朝的一半。

但由于

明朝的

手工业以及航海事业的蓬勃发展

,明朝拥有了

产量更为巨大的稻谷

,并且当时有书名曰

《天工开物》

其中记载了大量有关农学的知识,这也侧面反映了明朝农业的发达。

明朝的人口在17世纪初期也达到了两亿之巨,属于当时的超级大国。

而后的

清朝,虽俨然是华夏封建主义社会的历史绝唱,但其的人口在当时的世界依旧属于巨无霸。

哪怕是经历了清末的一系列动乱,

直到民国初期,中国人口依旧有4亿,

这也是四万万同胞的由来。

华夏五千年人口的数量映衬着我们的祖先对于大同社会孜孜不倦的追求。无论是出土的一件件石器农具,还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奇书都反映了我们华夏先辈们过人的聪明才智,以及远超他们所在时代的眼界。

三次元光学影像测量仪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厂家

光学测量公司

上海影像测量仪

上一篇: 交通银行友邦项目坑人交通银行友爱支行
下一篇: 交通银行发展前途交通银行发展前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