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产业创新、资本市场优势,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12月29日,首届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论坛在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举办。
本次论坛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易创科技国际有限公司、易创中投科技产业控股(广州)有限公司主办。
大会现场成立了“湾创天使一号基金”,由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董事长兼总经理秦海鸥、纳斯特投资董事长何荣天、广视基金合伙人陈文勇上台签约,支持科技成果走向市场,助力产业化。
据秦海鸥介绍,“湾创天使一号基金”定位四个专投,即
专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广州双创大赛企业,专投第一轮,专做领投,专投硬科技和核心技术。
“我们在为企业做深度服务的过程中看到了市场上的痛点,成果转化需要启动资金,金额可能不大但却非常难,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模式吸引更多的机构、企业参与进来,撬动更多的产业资本。”秦海鸥告诉南都科创记者。
何荣天表示,
该基金的初定规模是2亿元左右,将重点关注战略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5G等。
在论坛上,由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和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共建的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板成功开板。
秦海鸥谈道,这是全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首个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特色板块,也是广东省科技创新专板重点打造的科技成果展示与转化平台,通过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结合科技成果在转化中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特点,引导社会资本的力量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探索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合规的创新金融服务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实现成果、技术、产业、资本有效配置。
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板运营中心设在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首批注册展示科技成果221项,来自天河基地六大发起高校和科研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广东省农科院。
南都科创记者注意到,这221项科技成果涵盖了十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同时在清单上详细列出了各自的服务需求。如暨南大学的“可见光通信室内定位导航系统”项目提出了合作研发、技术许可和技术入股三大需求。
“不仅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也可以来发布他们的创新需求,找合作、找资金。”秦海鸥说道。
本次论坛还启动了科技企业家培育计划。该计划的培育对象为科研院所技术和专利持有人、高校科研和成果转化负责人、有志于投身和从事科技创新的企业负责人、各类孵化器和科技园区负责人、科技和产业服务中介负责人,致力于为企业培育全方位、个性化的“科技企业家”。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程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