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印新颜 幸福太阳庙”——江西省丰城市河洲街道太阳庙熊家村微改造规划

■周博 李通

为整治美化村容村貌,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江西省丰城市在全市开展村庄微改造试点工作,其中河洲街道太阳庙熊家村为试点村之一。微改造着重点在建筑改造、景观环境整治、配套优化、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从而美化村民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将太阳庙熊家村建设成为“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化丰富、和谐安全”的微改造示范村。

老屋焕“新颜”

熊家村现有167户,总人口665人。既有建筑由于缺乏规划,房屋大小不一、高低不等、杂乱无序;部分建筑存在“握手楼”的情况,建筑日照与通风不能满足要求。规划将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其基地内建筑屋顶、门窗、墙体、装饰及色彩等依据整体风貌和景观需要进行改造升级。为体现熊家村的陶瓷文化,在建筑墙体部分邀请画师描绘经典陶瓷作品,凸显丰富建筑立面的同时,使熊家村的陶瓷文化更加“出圈”。此外还绘有新时代标语,体现新时代精神。

为改变建筑杂乱无序现状,以视觉感官出发,对其门窗在保留现状方形窗的基础上,改为铝合金窗户,丰富立面质感。建筑墙体的主色调采用洪州窑陶器的传统色彩,例如咖啡色、水泥灰、米白色,局部墙体绘画点缀鲜红色,实现熊家村陶瓷文化“在地化”。

通过如此“针灸”式改造,全面提升村容村貌,熊家村面貌焕然一新。

熊家村重要节点改造前后对比图 黄后淦/供图

碧波披“锦衣”

为打造“景中村、绿中村”,熊家村微改造项目在人居环境改造上下足了“狠功夫”,通过打造小游园、绿化宅前屋后等手段,以及规划设计花坛、树池、座椅等景观小品,路面铺设沥青,增设雨水收集井,从而美化村民居住环境。让小节点、小景观成为散落的“珍珠”,以点带面、串珠成线,“绣”出熊家村的美丽蓝图。

紧紧围绕“一村一示范、一村一亮点”的目标,以扮靓村庄颜值为切入点,依托村庄原始风貌,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就势造景的方式打造村庄“微景观”。

基建显“肌理”

对村内主要道路采用“白改黑”的整治方式,并按照要求完成道路两旁绿化提升规划。规划建设公共厕所,解决村庄西侧缺乏公共厕所的问题;实现地下化的电力管线系统,改善村庄乱搭电线、电力管理混乱现状;同时建设文化活动中心,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通过这些措施改善熊家村原有基础设施,同时增设相关基础服务设施,使村庄整体功能分区明确,进一步凸显熊家村清晰、明确、整洁的“肌理”。

党建增“血气”

聚焦党建引领,打造“高颜值”样板示范村,发挥“乘数效应”,让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熊家村人居环境的提升脱离不了基层党组织的全力支撑,通过智慧安防监控系统,依托各种联动功能保障村庄安全;同时,党员干部对村民发放安全防范宣传手册,加强村庄安全防范宣传工作。为全力整治村域人居环境,熊家村党小组切实把环境整治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载体,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动员,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做到“整一处亮一处,治一处成一处”。

熊家村重要节点改造前后对比图 陈淳/供图

为保障改造规划顺利实施,熊家村村小组将切实做好村庄微改造的群众动员、矛盾调处、方案制定及具体实施城中村微改造中的旧房改造和新居工程工作,协调相关手续办理,并合理安排计划使其匹配丰城新老城区结合部未来的发展建设,带领全体村民参与到村庄建设与改造中,打造幸福、美丽、宜居的共同家园。

总之,通过提升村庄基础建设“硬件”,优化人居环境“软件”,按下全民共治、长效驱动“启动键”,熊家村正逐步蜕变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好家园,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大幅提升,将逐步取得乡村治理工作阶段性成效,成为符合丰城实际、彰显地域文化特征的村庄改造示范点。

(作者:周博,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副教授、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李通,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丁涛

监审:贺丹

高端铝合金门窗

别墅门窗品牌

高端门窗

上一篇: “盘点邕城遗珍”之六|建筑之美好传承 古城文脉永绵延
下一篇: “碳”路先行昆明园区经济跑出“加速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