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的路是土路,坑坑洼洼,一下雨老百姓出不来门,现在修了水泥路,我们出门很方便。村里的环境卫生也搞好了,村民们的心里都很舒坦。”谈起今年村里的变化,邹平县黛溪街道前城村村民田玉青脸上漾起幸福的笑容。
田玉青所在的前城村是黛溪街道开展集中连片整治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村党支部书记崔永顺告诉记者,前城村位于城市郊区,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没有经过新村规划,村庄道路不直,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今年以来,经过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不懈努力和各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全村道路硬化面积2000余平方米,粉刷墙面2000多平方米,栽植樱花树木800余株,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今年以来,黛溪街道坚持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彰显黛溪特色、唤醒乡愁记忆、百姓幸福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根据各村实际,按照城中村、拆迁撤并村、棚户区改造村、城郊村、连片整治村五种类型分别治理。城中村主要进行环境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工作;拆迁撤并村主要进行垃圾处理、健全管护机制等工作;棚户区改造村主要进行村庄规划、便民服务、垃圾处理等工作;城郊村主要进行基础设施配套、乡风习俗、垃圾处理等工作;连片整治村作为街道的示范村,从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便民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整治。截至目前,共计投资800余万元,硬化道路21000米,建设排水沟8000余米,安装路灯725盏,粉刷墙面41000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38220株,从而全面提升和改善了辖区内的村庄整体环境。
乡村美不美,既要看“颜值”,更要看“内涵”。黛溪街道立足产业、区位优势,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大力推进农旅融合,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位于黛溪街道西部半山区的张高村,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近年来,张高村以水杏和“乐活乡居”为主题,打造水杏文化景观,开展民俗体验项目,逐步完成了游客接待中心、环村路、引水上山工程、杏花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庄面貌得到整体提升。一个以乡村特色社区、乡居生活体验为核心的“黛溪杏花村”逐步成型。“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也带动了村民收入的增长。村民王庆生告诉记者,以前是把水杏送到人家门口,让别人在市场上挑、捡,卖不了的再下乡去卖,也就八九毛钱一斤;现在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买杏的到家门口来买,不用去送,价格还比原先高了两三倍。
下一步,黛溪街道将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特”的“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精神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力争年底前实现“美丽乡村”A类村全覆盖。